南京物流产业能级如何提升?
【资料图】
业界齐聚江宁把脉支招
如何配置资源要素保障物流企业健康发展?如何推动枢纽功能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2月24日,南京临空经济示范区2023年现代物流业数智化高质量发展暨国际航空货运专家咨询会在南京空港经开区(江宁)召开。会场氛围热烈,南京临空经济示范区抛出一个个问题,国内专家、学者、企业积极“接招”,为南京城市物流业能级提升提供智力支持。
记者从咨询会上了解到,2019年以来,我市物流产业克服疫情等因素影响,产业规模保持着年均11%的增长,2022年全市物流产业总额已达5.3万亿元,彰显南京经济发展的韧性和弹性。当前,我市物流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作为全国获批的第14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南京临空经济示范区急需利用“航空+高铁”双枢纽“黄金走廊”的资源优势,新时期释放新动能。另一方面,过去十年,物流行业虽然已经从肩扛手搬的“傻大笨粗”时代,向智能化、绿色化时代华丽进阶,但历史遗留问题依旧存在,部分企业占有大量土地资源,产出却低效。
针对提升物流土地坪效的问题,中国物资储运协会名誉会长姜超峰建议制定物流“用地标准”,考核“1平方公里物流土地产生多少万吨的流量”。他说,公路运输的强度、航空运输的强度各不相同,标准也不是恒定的,地方政府每年都要测算,找出平均参数,科学考量。
针对枢纽功能与产业的融合发展问题,中物联物流园区专委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物流学会兼职副会长宫之光认为,航空货运一定是以发展高附加值产业为主,对于南京,临空产业的腾笼换鸟、提档升级势在必行。他建议南京高水平谋划布局一批适合临空经济的高附加值产业,形成制造业集群,同时建设国际商贸货运小镇,吸引龙头企业进驻。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国家物流枢纽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汪鸣说,临空经济的发展已经到了迫切需要破题的阶段,破题点在“规模效益、供需适配”这两方面,物流产业需要构建全新产业生态。所谓供需适配,他解释,在过去很长时间,国内企业是“为研发而研发”,而今后必须以终端消费驱动研发,南京发展临空经济,背靠江苏经济大省的地位可以做很多文章。他建议机场周边布局具有“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特征的产业生态。
作为南京临空经济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空港经开区(江宁)聚集着航空物流类企业60多家,金鹏航空就是其中之一,2022年,该公司在南京国际货运市场占有率95%。金鹏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金松分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仅为2.7%,全球1/3左右国家将发生经济萎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南京物流业更应该着眼于基于内外双循环的经济驱动模式。”
版权声明
1、本文为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南报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