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扬花了,药喷了没?”“茄子苗开花了,水肥跟上了吗?”正值春耕春管的关键时期,一群农业“医生”奔走在麦田里、农机旁、菜地中。全市28支农业科技团队的专家们凭借专业知识,深入开展基层服务,为农业生产“把脉开方”,护航重要农产品生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科学防治“虫口夺粮”

从3月底开始,南京市植保植检站高级农艺师王健生常常往麦田里跑,高淳、六合、江宁等5个涉农区全跑遍了。他放心不下的,正是农民们种小麦的“头号大敌”——赤霉病。

“赤霉病是对小麦威胁最大的生物灾害,直接影响夏粮的产量和农民的效益。”王健生说,当前小麦处于抽穗扬花期,正是赤霉病防治的关键时候。要扬花一片就防治一片,早了、晚了防治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南京全市耕地分布广,小麦播期持续时间长,生育进程差异近一个月,遭遇高温高湿天气的概率加大,赤霉病菌侵染概率增高,增加了防治的难度。

实现“虫口夺粮”就要确保防控技术到位。市植保植检站强化监测预警,从年初以来就以多种形式加大小麦病虫情、生育进程的监测调查频次。

“我们会综合分析主要病虫发生基数、作物品种布局、气候趋势以及近年来病虫害发生特点等因素,预计小麦穗期主要病虫害将偏重发生,进行重点预防,关键时期要增加监测调查次数和联系汇报频率,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病害重发区和技术力量薄弱区,指导农民抓准时期、选对药剂、科学防治。”王健生说。目前,全市小麦赤霉病防治措施正有序推进,奋力夺取夏粮丰收。

蔬菜专家手把手教育苗

“西红柿苗开花了,青椒、茄子、南瓜这些苗长势都不错,成活率很高,有专家指导就是不一样!”在禄口街道张桥社区的盛庄农业集团蔬菜生产基地,企业方相关负责人刘刚笑道。

好种出好苗,好苗出好果。今年春天,基地首次开始尝试蔬菜育苗。但是怎么育出好苗,刘刚犯了难。对于育苗新手来说,种子催芽不好,会造成育苗不齐、病虫害、苗弱等问题,影响蔬菜的产量和商品性。

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收到求助后,李英就和柏广利、尹德兴3位蔬菜专家手把手教育苗。从育苗基质、配套设备的选择,如何催芽等方面进行专业指导。线下指导之外,线上遇到问题刘刚还可以随时向李英请教。

不仅是刘刚,在蔬菜产业链主体服务对接群里,蔬菜基地负责人遇到问题可以随时提问,相关专家会提供技术指导。“4月是我市蔬菜春种大忙之月,设施内蔬菜大部分已定植,进入旺盛生长期或开花期、结果期,更需要精细管理,注意病虫害绿色防控,确保蔬菜品质与质量安全。”李英告诉记者,目前已经与产业链主要生产主体建立了通畅的线上联系,蔬菜生产技术服务将会更加落实落细。

农机“医生”上阵保夏收

下个月要迎来夏收夏种农忙时,南京市农业装备中心推广一科科长薛壮最近忙着去乡下跟农机打交道。他是南京市农机科技志愿者服务队的一名成员,也是一名85后农机“医生”。

磨刀不误砍柴工,“比如插秧机,一年几乎就用这一次,但一用就要连续高强度工作半个月左右,要赶在农忙前做好维修保养,避免关键时刻掉链子。”

去年全市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超85%,农机已经成为农民的得力助手。“而且农业机械过了三包期,或者做了改装,就不在农机企业的售后服务范围了,我们会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薛壮说。

该志愿者服务队成立5年来,为农民提供农机化政策宣传、农机应急维修、农机技术培训等服务。去年,市农业装备中心还在全市5个涉农区依托农机合作社成立了应急维修点,为农机维修提供便利,让忙生产的农民们没有后顾之忧。

版权声明

1、本文为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南报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