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期点评:孙君文
@长安街知事#“官油子”年轻化#干部队伍中的“老油条”,大家应该都见过:他们自恃年纪大、资格老,在岗敷衍塞责,做事全不走心。值得警惕的是,这样的“官油子”如今大有年轻化趋向,媒体调查发现,现在确有一些干部,年龄不大却圆滑懈怠、套路深深……
微评:“官油子”损害的是公务员队伍形象,透支的是政府公信力,整治“小油条”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势在必行。其实,“油条”不分年龄,人民群众厌恶的“老油条”都是从“小油条”开始的。警惕未老先“油”,就应该未雨绸缪,管在萌芽处,防在未然时。
@新京报#分流焦虑#日前,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其中提到普通高中内涵建设行动,主要解决普通高中多样发展不充分、部分县中水平不高以及群众职普分流焦虑问题。
微评:近年来,有关教育的话题备受社会关注,甚至出现普遍焦虑。事实上,提升普高与发展职业教育并不矛盾,但只有真正把职业教育发展为有特色的类型教育,切实给学生多元选择的机会,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公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从而缓解基础教育的内卷。
@中国青年报#“整顿”驾校#“考驾照一定要花钱挨骂吗?”这届“00后”的回答是“不”。每当假期到来,驾校都会迎来一批大学生。可当真正迈进驾校的大门,现实并非预期的“美好”:除了面对风吹日晒带来的皮肉之苦,有时还要承受教练“狂风暴雨”式教学的心理打击。而在很多年轻人看来,驾校就是练车场,应拒绝一切不合理现象。
微评:公众苦于某些所谓的“潜规则”久矣,但许多人依然选择“忍气吞声”。“00后”“整顿……”已不是新闻,但每有此类消息,总能引发关注。因为这背后,除了彰显当下年轻人维权意识的觉醒之外,也引发那些“不再年轻”者的共情。
@北京日报#“搭子文化”#近日,某平台找旅游搭子的帖子被质疑涉黄,引发广泛热议。风波之下,相关平台回复称,正在排查,尚未发现所反映的问题。对此,网友并不买账,直言“费用全包”“各取所需”等话术已经表达得十分赤裸了。
微评:“搭子文化”因契合年轻人时下的社交方式而流行,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但凡事都有两面性,“搭子文化”也不例外。它给年轻人社交带来了方便、节约了成本,但也有图谋者钻空子、带歪了风气,更有不轨者试图打“擦边球”。“一刀切”地禁止并无必要,但相关平台和参与其中的人还须“擦亮眼睛”,仔细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