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北京市网约车司机刘师傅向记者表示:“受疫情影响,最我起早贪黑,早上6点出门,晚上11点才收车,但是每天的流水也仅有600元左右,与之前正常的时候比,流水减少了200多元。”刘师傅开的车为自己名下的燃油车,扣除每天200元左右的油费,收入较此前有了不小的缩水,但仍属于“还能撑一撑”的状态。在他身边,每天流水只能跑300元左右的司机大有人在,有不少人无法承受,选择离开网约车行业,另谋出路。对从事出行行业的从业者来说,疫情带来的影响最为直接,网约车似乎正在离人远去。

网约车市场整体缩水

严峻的疫情形势下,人们外出减少,封控区的人们甚至足不出户,没有任何交通方面的需求。网约车订单量自然会大幅下降,部分地区网约车订单量甚至为0。5月5日,受北京市朝阳全区实行居家办公和“点对点”闭环管理措施的影响,不少市民选择骑自行车上下班,网约车订单量也因此进一步受到影响。

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台3月共收到订单信息5.39亿单,同比下滑超29%(2021年3月为7.6亿单),环比下降2.2%。截至3月31日,全国共有267家网约车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台经营许可,环比增加4家;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407.3万本、车辆运输证163.4万本,环比分别增长0.5%、0.2%。

作为关键指标数据的网约车人证司机数量,已经从一年前的329.1万人增长到了405.3万人,车证数量也从一年前的122.9万本增长到了163.1万本。一方面是网约车司机以及车辆都在稳步增长,另一方面是总订单量却不增反降,下滑3成,足以体现网约车市场的不景气以及从业者生存环境的恶劣。

由于订单量减少,有时候流水甚至不够一天的租金,不少租车的司机顶不住了,选择向台要求退车。记者查询公开报道发现,自去年1月以来,在包括苏州、南京、武汉、成都、长沙等城市中,一些出行台已经发生多起司机集体要求退车事件。

对此,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一方面是出行需求大幅下降,另一方面,疫情影响下,部分生意受影响的经营者也选择兼职跑网约车,供给有一定的增加,这就导致一些存量网约车司机收入由于收入大幅降低而选择退出网约车行业。

车企出行战略转型搁浅

自2017年以来,我国网约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规模已达2413亿元。根据普华永道给出的预测显示,2030年我国的共享出行市场将达到5640亿美元,年均增长高达32%,市场前景巨大。

正是在2018年,中国车市迎来了从增量市场到存量市场的发展拐点,全国乘用车销量出现了多年来首次负增长。不少车企将目光盯上了出行服务这块“蛋糕”,入局出行服务市场。进入2019年,数十家车企提出向出行服务商转型,其中既有大众、宝马、戴姆勒等传统车企巨头,也有长安汽车、中国一汽等中国自主品牌企业。

车企入局出行市场,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网约车市场消化库存。一般都使用自己品牌旗下的车型作为网约车。比如吉利的曹操出行主要使用睿蓝汽车的枫叶80V和枫叶60S;上汽的享道出行主要使用上汽集团旗下的车型;广汽的如祺出行则主要使用广汽集团旗下的车型。

在众多参与出行市场的车企中,背靠吉利的曹操出行,背靠一汽、东风和长安三大车企的T3出行,背靠上汽的享道出行等,属于发展得较好的案例,资金雄厚。但更多的是“失败”的案例,比如戴姆勒集团推出的car2go和宝马集团推出的即时出行,分别在运营了3年和1年之后水土不服,退出中国;江汽集团的和行约车、新特汽车的新电出行,以及小鹏汽车的有鹏出行,更多定位于区域市场,在全国范围内声量有限。长城汽车的欧了出行、长安汽车的长安出行也被爆出即将关闭、无车可用等负面信息,而华晨汽车在成立华晨出行服务有限公司之后也再无后续举措。

“车企自建出行台参与网约车市场的行为,本身属于一个短期考量,并不建议车企跟风入局。”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看来,不少车企入局出行服务市场,一开始的想法就是为了卖车和获取补贴。网约车台的竞争必然会出现优胜劣汰的结果,最终仅剩下几家大的头部台,形成寡头垄断格局。因此,过多的车企参与出行台的竞争,从开始就注定成功者寥寥。当前受疫情影响,网约车订单量大幅减少,从而导致相应车型销量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这个“试水”周期。

定制车型销量受限

随着网约车市场进入到存量时代,不少台推出定制化车型,将智能化、网络化以及司乘安全体验内置到定制车辆之中,意图打造新的“护城河”,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滴滴和比亚迪最早合作推出定制化网约车D1,D1首先考虑的是实用,其外在最大的特点是右后侧车门采用侧滑式设计,而且地台高度和轿车基本相同,十分方便乘客上下车。比亚迪D1配装了由滴滴研发的DIIA智能车机系统,这是专为网约车定制的内置车机系统。在该系统内,滴滴集成了车机版司机接单系统、智能语音助手、人脸识别登录、司机服务等功能。D1的方向盘上还设有“滴滴键”,司机可通过该键迅速接单。

2021年4月10日,T3出行基于面向移动出行服务的智能共享车型——奔腾NAT车型亮相。新车面向出行市场推出5款配置产品,包括滴滴定制款、T3定制款、出租款、网巡一体出租款、市场拓展款。官方提出,全部车型提供终身免费保养。作为纯电车型,奔腾NAT有充电版和换电版两种选择,支持30分钟快充和3分钟快速换电。

网约车订单量的大幅下滑,也从根本上抑制了定制化网约车的销量。数据显示,前3个月奔腾NAT车型销量仅为533辆,距离其高峰时期的月销6890辆出现了大幅度的回落。滴滴被监管调查后,其定制车型比亚迪D1月销量从最高2172辆左右迅速下滑至1月的68辆,此后的2月、3月销量均为0。

不过,定制车型销量的下滑,似乎并没有阻止相关企业的发展信心。4月18日,宁德时代EVOGO换电服务在厦门正式启动后,奔腾NAT换电版也正式投入市场运营。4月23日,2022款比亚迪D1舒适版也正式上市销售,官方指导价为15.78万元,纯电续驶里程为418公里。

4月13日,睿蓝汽车与曹操出行在重庆正式签署中长期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合作中,双方共同聚焦B端营运市场,发挥各自在换电和出行领域的优势,通过联合开发共享智能出行的定制化车型,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定制化体验。在未来几年内,曹操出行将大批量采购睿蓝汽车生产的定制车,投入共享出行领域。

疫情导致的网约车市场缩水是暂时的,难以改变定制化车型向上发展的趋势。”赵坚认为。

崔东树则表示,网约车定制化车型在优化乘客体验、降低成本等方面具备明显优势,但是不建议车企一拥而上。从以往出租车市场的经验看,只有头部车企才能发挥规模优势,比如桑塔纳、捷达这类的畅销车型。因此,定制化车型一定要主力企业或主力台去做,才能形成规模优势。

行业开展自救

网约车司机的工作质导致收入缺乏保障,有单接就能赚钱,订单突然降低,收入也就立刻减少。在某些封控区,网约车停止运营,司机们也随之失去收入来源。对于租车从事网约车的司机来说,不仅没有收入,每月还要支付租车费用,压力可想而知。

记者了解到,目前主流网约车台采取多种举措帮助司机们渡过难关。对于司机群体因为疫情影响产生的单量减少相关问题,T3出行表示,每个区域会针对司机推出鼓励政策,例如为了减轻一线司机因疫情造成的负担,在济南地区T3出行针对济南所有司机,推出了相关延租政策,另外,对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司机,台也会提供保底收入。

美团打车在司机端App发布司机账号权益保护计划,即4月1日起,面向全上海范围内注册的美团网约车司机启动口碑值保护,该举措无门槛、无差别面向全体司机,解决司机因出车限制导致订单和用户评分空缺导致口碑值下跌,影响后续接单问题。同时,美团打车联合数十家合作机构,为司机减免防疫隔离期间的费用,降低司机出车成本,提供核酸检测费用报销和防疫物资包等多重保障。

此外,4月中旬美团打车推出政策,鼓励司机利用订单减少、空余时间变多的时机参加从业资格证考试,对考取者给予388元现金奖励。滴滴出行为了缓解司机师傅因为疫情被隔离造成的停运损失,通过点滴保推出了司机隔离误工险,让司机师傅因为疫情原因被隔离后也能享受收入保障。

可以预见,在网约车行业不景气阶段,能够重视司机保障,为司机提供更多的保障服务台,会培育司机群体的忠诚度,更容易受到青睐。与此同时,有很大一部分台意识到,当前行业的寒冬不是某一家网约车台能够应对的,而是需要团结一心。4月27日下午,广东中山市交通运输局举办了发布会,邀请在中山的全部网约车台启动“联动机制”,包括滴滴出行、哈罗出行、T3出行等网约车台在内,统一加入诚信体系,建立多台的实时联动机制,促进从业人员提升服务质量,并且进一步规范化。中山市这一做法,让很多网约车台都看到了竞争之外的选择,那就是共克时艰、合作共赢。

自动驾驶借机发展

疫情影响下,相较于普通传统网约车行业受到负面影响,包括自动驾驶出租车、自动驾驶小巴等自动驾驶车辆却早迎来了发展的契机。自动驾驶车辆具有“零接触、多功能、全天候”的优势,可充分减少人群接触,能在阻断疫情传播链条的前提下,完成户外关键的物资配送。在支援疫情防控方面,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在2021年6月的广州疫情中,包括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初创企业,广汽、宇通等主机厂企业,百度、滴滴、美团、京东等科技企业在内的国内重要自动驾驶企业,都集结在广州疫情封闭管理区,投入到物资配送中来。各家企业在这次抗疫中各显神通,如小马智行出动了自动驾驶重卡,旨在打通包括干线物流以及最后一公里的运输链,实现物资智能配送;百度Apollo也已调配了载重500公斤的物流配送无人车、熟食配送无人车、载重1吨的阿波龙,载重2吨的Robobus、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等5种车型,帮助荔湾区封控区完成物资配送。

4月,在上海临港方舱医院,聚集着多支医疗队与志愿者队伍,每天都需要进行各类物资的“无接触”配送,以及医护等工作人员的灵活转运。了解相关需求后,商汤科技旗下的商汤绝影自动驾驶接驳小巴与自动驾驶出租车项目团队加班加点,在一天时间内完成了12公里的自动驾驶路线调试,助力抗疫物资及医护人员的安全、高效运送,以技术支援浦东临港的抗疫。

随着自动驾驶车辆在抗疫过程中的频繁亮相,让外界看到了自动驾驶车辆在特殊环境下的独特优势,公众对自动驾驶车辆的接受度也在逐渐提高。而在多次实战应用中,自动驾驶技术也在不断提高,政策也越来越友好。

4月24日,小马智行宣布中标广州市南沙区2022年出租车运力指标,这是国内首个颁发的出租车经营许可,是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给自动驾驶企业的出租车经营许可,意味着自动驾驶车辆正式纳入一般车辆的运输经营与管理范畴内,采用国家统一出租车规范化管理,是自动驾驶行业推进技术商业化进程中的重大突破。

据了解,目前百度自动驾驶出租车的成本为50万元,每月成本8000元左右。显然,在出行领域,以自动驾驶出租车为代表的自动驾驶车辆目前仍面临着规模化运营和成本无法协调的问题。但是,麦肯锡研究报告则指出,中国将是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到2030年自动驾驶汽车总销售额将达2300亿美元,基于自动驾驶的出行服务订单金额将达2600亿美元。自动驾驶的前景一定是光明的,经过疫情的锻炼,自动驾驶车辆也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