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16 日 0:44,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分离,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 感觉良好 " 出差三人组,结束了半年多的太空之旅,按原定计划踏上了回家的征程。

飞船返回地面由载人飞船系统、航天员系统、测控通信系统和着陆场系统等多个系统共同完成,技术复杂。

为了让航天员们早点到家,神舟十三号飞船返回地面首次采用了新技术——快速返回方案。返回时长从原来的 28 个小时左右,压缩到了 9 个多小时。

回家时间大大减少,28 小时变 9 个多小时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本次神舟十三号首次采用了 " 快速返回方案 ",减少了绕飞圈数,将航天员返回过程由 11 圈缩减至 5 圈。从神舟十三号飞船与空间站核心舱分离,到最终返回地面,太空三人组回家之旅共花了 9 个多小时。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飞船系统项目技术副经理邵立民介绍,以前返回需要约一天时间。以神舟十二号为例,从飞船与核心舱分离,到最终返回地面,时长约 28 小时。

" 以前返回需要一天的时间,这次我们时间上可以大幅缩减,从而提高航天员的舒适性。" 邵立民说,以前很多返回工作都是串行的,干完一件再干下一件。现在会有一些改变,一是并行一些任务,比如组合体停靠期间就可以进行一些返回的准备工作,而不是在组合体分离后,这样会节省一部分时间。" 还有一些标定的动作,动作和动作之间紧凑的程度进行压缩,但是我们船上的软件和硬件是没有变化。"

采用快速返回技术,让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回家的速度 " 更快 " 一些,相当于早上刚打包好行李出发,不到傍晚就到达目的地。

飞船首次快速返回,对空地协同联合搜救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东风着陆场搜索区域达数万平方公里,有戈壁、沙漠、盐碱地、水域等十余种典型地形地貌,搜索难度大、横跨范围广。为应对极具挑战的快速返回模式,神舟十三号搜救回收地面分队在 6 个月前就投入了回收任务的桌面推演和专项训练。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回家有哪些步骤?

在航天员重返地球的过程中将需要经历哪些程序呢?

程序一:离 " 站 " 上 " 船 ",撤离空间站组合体。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首先实施分离。分离前,航天员需要关闭连接天和核心舱与神舟十三号的双向承压舱门,正式撤离空间站。进驻神舟十三号飞船后,航天员需要马上换上出征时穿过的舱内压力服。

程序二:在返回舱值守,等待返航。在神舟十三号飞船返回舱内,航天员还要进行一些返回前的准备,包括返回状态的设置、在轨指令的发送等。

程序三:进入大气层前,完成 " 两舱 " 分离。神舟飞船的前段是轨道舱,中段是返回舱,后段是推进舱。在降轨之前,轨道舱和返回舱将首先进行分离。随后发动机开机,飞船逐步下降高度,并在进入大气层之前完成推进舱分离,返回舱进入返回轨道。

程序四:进入大气层,经历高温震动恶劣环境考验。飞船返回舱下降到距地面 100 公里左右,进入大气层后,是返回过程中环境最为恶劣的阶段。空气密度越来越大,返回舱与空气剧烈摩擦,使其底部温度高达上千摄氏度,返回舱周围被火焰所包围,舱内会出现震动噪声过载的现象,其间会经历 4-6 分钟的 " 黑障区 ",返回舱此时会和地面失去联系,但地面可以通过电扫雷达等方式进行跟踪。

程序五:打开降落伞,稳稳落地。在距地面 10 公里左右的高度,返回舱将依次打开引导伞、减速伞和主伞,并抛掉防热大底。在距地面 1 米左右时,启动反推发动机,下降速度降到每秒 2 米左右,最终使返回舱安全着陆。

转载自现代快报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编辑 袁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