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以来,在棠景街抗疫一线,来自市委办公厅、市协作办公室、广州广电城市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银行、广州公交集团、白云区审计局、白云区土发中心、白云安保等单位的党员下沉到社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党员的使命和担当。

深夜,棠景街封控区内一老人急需更换尿管,党员志愿者协助送老人去医院。
通讯员供图

深夜老人急需更换尿管,党员志愿者施援手

除了协助核酸检测,保障特殊人群的就医、生活需求同样是党员突击队主攻的任务。特殊时期,封控区、管控区内党员志愿者提供上门服务,为特殊群体开设就医“绿色通道”,让关心照顾全天候不断线。

“对社区里的特殊群体,如老人、小孩、孕妇等,我们每天都会了解他们的状况,看看有哪些困难和需求,尽量为他们解决。”棠景街退伍军人、预备党员梁伟泉说。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党员先锋队的身影。4月11日晚上10点,棠景街封控区内一名77岁老人洗澡时不小心将尿管碰掉了,加上老人家有心衰以及高血压,急需将尿管重新插好,否则导尿不畅,将会有生命危险。

收到老人家属发出的求助信息后,梁伟泉就一直陪在老人左右。“我们得知老人家需要更换尿管,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器材等各方面都不充足,于是我们立刻拨打了120,将老人转运到新市医院就医。”

老人家属吴秋明表示,当时他联系社区干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第一时间赶来家里处理。仅仅15分钟后,就有救护车来到家门口,把老人家送到医院,“我都没有想到会这么快,还做好了要等一阵的准备。”

“作为一名党员,在疫情防控最关键的时候,自然要冲在最前面!”梁伟泉说。据悉,随着疫情防控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党员下沉到棠景街各社区,用行动践行着党员的使命和担当。

支援棠景街水边社区的市委办公厅党员志愿者易晓静(右)。通讯员供图

“新兵”不退缩,一天拨打几百通流调电话

支援棠景街水边社区的党员志愿者易晓静是一名“90后”,刚参加工作一年。虽是一名“新兵”,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她没有一丝退缩。“我这么年轻,能够有这样的一次经历,我觉得是特别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连续多轮大规模核酸检测后,易晓静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疫情流调上,对重点人群打电话回访,一天几百通电话打下来,喉咙早已经沙哑。细致温柔,是大家对易晓静的评价,她说,这段工作经历不仅让自己学会了换位思考,处理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跟街坊接触,态度要更加温和、细心、周到。只有把群众的冷暖、吃穿各方面都放在心上,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易晓静说。

“老兵”邓志军(右二)在棠景街沙涌北社区协助开展核酸检测工作。

“老兵”再次披甲上阵,团结应对复杂检测环境

“我们之前就有一些预案,前期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充分。另外,我们也跟街道和联社都提前进行了对接,所以来了之后各项工作基本都在有条不紊地展开。”邓志军是广州市协作办公室的一名老党员。去年,他在荔湾芳村封控区奋战了整整一个月,这一次他又“披甲上阵”。作为防疫工作的一名“老兵”,以往封控区的防疫工作给他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

在疫情防控中,人口集中、人员复杂、楼宇密集的城中村,往往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而邓志军所在的核酸检测点正是在棠景街沙涌北社区城中村内。面对复杂的检测环境,邓志军和团队内的40名工作人员通力合作,每天核酸检测量不低于一万人次。

前几日,广州天气转热,穿上防护服后,整个人仿佛置身于蒸笼里。连续工作几个小时后,浑身湿透已是常态。然而,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

“我看到这些医护人员、党员志愿者,很多都是年轻的小伙子、小姑娘,真是看到了90后、00后的责任担当,非常了不起!”看着身边年轻的“战友”,50多岁的老党员邓志军倍感欣慰。

推荐内容